本报讯 据新华社消息,针对不断有关大学生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说法,一些专家学者近日指出,要谨慎评估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,目前,同其他社会人群相比,大学生并不是心理疾患的高发人群。
长期从事大学生心理教研工作的首都经贸大学杨眉副教授说,近年来她一直在呼吁,要科学客观地对待大学生心理问题。大学生处于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,开始独立生存,自然面临自我认识、青春期自我确认、性别认知和恋爱及毕业择业等问题,这个过程自然会在心理上造成影响。但这是每一个体成长都会经过的问题,绝大多数问题是正常性而不是反常性的。我们强调大学生心理问题,是因为他们正处于个人成长关键阶段,是将来社会建设的的栋梁,而不是因为他们是心理疾患的“高危人群”。
专家提出,对大学生心理状态,要采取积极性发掘而不是消极性暗示的态度,相对性而不是绝对性地看问题。杨眉说,人是一个比较浑沌、模糊的主体,很难用数字测量,又极易受误导和暗示。因此不能用几个案例、几个问卷就轻易下结论。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,是因为他们社会关注性很高。在社会飞速进步的大变迁时代,所有人都面临不断的心理挑战和社会压力,我们不能简单说这一群体比别的群体问题多,这就好比不能说恋爱造成的心理问题比成人离异、退休、失业、更年期造成的问题更为严重。
中国人民大学的王振民教授则说,大学生心理问题提出来是一大进步,但是要掌握分寸,实事求是就是分寸。比如据我掌握的材料,大学生自杀率一点也不比中年人高。一些文章在强调大学生自杀倾向时并没有考虑这一点。心理咨询是科学,还是要讲唯物主义的。心理学从整体上既要发现负面的“问题”,也要发掘人正面的梦想的一面。大学生心理问题多,说明信息在他们这一代人心理上反馈高,他们对于人的本质理解深,对于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期望值高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理解就会更加公道和科学。